北宋文豪欧阳修 4 岁丧父,从小跟随叔父在湖北随州长大,母亲郑氏对儿子的教育非常重视。没钱上学,母亲就拿沙子当纸、木棍当笔,在房无一间、地无一垄的境况下,用最简朴的方法教欧阳修识字,而欧阳修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,成长为一代文豪。
欧阳修活了 66 岁,做官时间长达 40 年,他辗转多地任职,却对一个地方情有独钟,那就是阜阳,也就是古时候的颍州。说起欧阳修和颍州结缘,要从庆历新政说起。
仁宗庆历年间,朝廷推行新政,欧阳修积极参与,在守旧派的围攻之下,庆历新政惨遭失败。当时参与新政的官员多被放逐到外地,欧阳修也不例外。他先被贬到滁州,在滁州两年以后又转到了扬州,在扬州任职一年后,欧阳修主动请求朝廷让他转任到颍州。
欧阳修一到颍州,就把颍州当成了自己的家,他疏浚西湖,在湖上建桥,在湖边种花植柳,在郡内扩建书院,兴农减赋等等,开展了一系列活动。他虽然在颍州任上只有一年多的时间,就转到其他地方做官了。但是就这段短短的经历,让欧阳修喜爱上了这个地方。从此以后,无论他到哪里,总是心心念念着颍州。
合晚精灵 沈运